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李希贵:教育者和警察,两者不可兼得

2019/1/22 15:36:00
编者按

在日前举办的第十三届上海民进教育论坛上,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发表了以“在学科教室里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的演讲。在北京十一学校校长的改革探索中,教育资源分布在离学生成长最近的地方,发现真实学生,找到教育起点,让教室成为孩子最喜欢的地方,让教室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未标题-1.png


北京十一学校校长李希贵


总书记在去年举行的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这句话给我很大启示:过去我们仅专注在文化知识教育领域,在“立德树人”上有所欠缺。


我们常有“充分教书、育人不足”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总书记提示我们即使在“思想道德教育”“社会实践教育”这些为教育而教育的环节,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还需要研究怎么样去融入“立德树人”。


2010年,北京十一学校尝试推进以“选课走班”为教学组织方式的育人模式转型。在这个尝试的过程当中,我们一直在思考:和传统的育人模式相比,新的方式在立德树人上应该寻找哪些更能够产生教育效益的环节?在这些环节里,最大限度的投入资源。


分析发现,在新的组织方式之下,大量的人力、物力、精力和资源都汇集到学科教室。那么,怎么样在学科教室里产生教育价值?这就成为我们这十年时间,探索尝试的重中之重。


所以今天跟各位汇报的题目,就是在学科教室里落实核心素养



1避免用旧方式解决新问题



理顺教学班内外关系,让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范围育人在学科教室中落地。刚推进“选课走班”育人模式的时候,有很多问题。


譬如每一个老师会带十几个学生,那么这样的老师是过去“小班主任”的变形吗?没有行政班了,运动会怎么开?学生的座位怎么分配?学生开大会怎么分区?行政班怎么评价?部门的年级工作到底该找谁?老师的作业怎么收缴?通知怎么下达给学生?


过去,作业都是课代表负责,对于学生来说“你收我就交”;过去,通知都是班主任老师下发,对于学生来说“你告诉我,我才知道”。如果还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就产生了新的难度。如果把“教学班”看作新的教育集会,就可以把“收作业”变成“交作业”,培养了学生的主动性;把讲给学生通知,变成学生自己从各种信息渠道去寻找信息,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


所以,避免路径依赖——避免用昨天的方式来解决今天的问题,是我们遇到的第一个挑战。


2平等师生关系 发现真实学生



我们改变了以年级为基本单位的管理和教育结构,把教学班主任和学生放在整个教育的核心。周边分布支持资源,咨询师、教育顾问等是教学班老师的大脑,分布式引导是管理的支撑,让教育资源分布在离学生成长最近的地方。


同时,理顺一系列关系,如教学班跟行政班已经不同,不再作为一个集体去评价,不再把学生发生的管理行为,作为班集体的评价指标。所以,教学班的班主任在教育管理上感觉较安全,跟学生的关系变得融洽,不会因为学生犯错误而勃然大怒,师生关系因此变得平等。一旦平等了师生关系,我们就发现了真实的学生,就找到了教育的起点。


3让学生在多角色中发现自己



我们的管理从到达每一个班集体慢慢转到培养好每一个学生,从过去只看到一片森林,到现在关注一颗颗树木。另外,理顺了各个教学班之间的关系,一个学生在每一个学年里,会在7至10个教学班里学习和生活,数学二、物理一、化学三、戏剧、数据库等。在各个教学班里,能不能处理关系?


过去在一个班主任为主的教育体制里,学生往往受到班主任的影响特别大。


我在高密一中当校长的时候,有一个全国模范班主任,这位老师教化学,所以,他所带的班级每年到高考报志愿的时候,70%的学生都会报化学。这位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实在太大了,但在影响的背后却又蕴藏着非常大的风险。为什么?好多学生到了大学之后,发现只是喜欢这个老师,而化学并不是最爱。所以,教育是非常需要把握尺度的一件事,不要把学生培养成和我们一样的人。


我们这么说,但没法做到,我们必须依靠多元的教育环境。当学生在七八个教学班里生长时,每一个老师对他都是平行的教育,这些老师有的是爸爸,有的是妈妈,就像一个家庭里我们不能说爸爸是班主任,或者妈妈是班主任。在七八个教学班里,每一个老师都施加他自己的影响。


当然,所有的教学在统一的教育纲要和核心素养目标要求下进行。而且,每一个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班里都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学生A在数学三里是课代表,是学霸,但是他在汽车设计里,相对就是学徒工。所以,学生的心态也在不同的角色变换中调整,慢慢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

 

4“教育者”和“警察”不兼得

 


另一个需要理顺的是学生跟咨询师的关系。每80名学生平均就有一位咨询师,全校还有一个咨询中心,设有全校的总咨询师。这样,咨询师就跟教学班的班主任一起,给学生提供教练式的帮忙,并定期进行大课导航。另外学校还为每年级设置了一位教育顾问,同时还设有负责全校的总教育顾问。教育顾问是负责重大问题的学生和学生的重大问题。


最近三年来,学生的抑郁症突然多起来了,为什么?因为,社会的不确定性带来了家长和社会的焦虑。一个家庭如果仅妈妈焦虑,这个孩子还能健康成长,如果连爸爸也焦虑,一年时间孩子或许就会发生抑郁。


我们怎么去管理好这批学生?必须通过每年级一位的教育顾问,这不是一般的老师能够解决好的问题。


再者就是常规管理,包括自习以及其他校园纪律。也有一个人数较少的团队扮演“警察”的角色。这个角色不给老师,也不给校长,他们严格执法。因为,我们感觉到“教育者”和“警察”这两个角色不能兼得。


一个校长在校园里如果天天抓学生迟到早退,天天找学生毛病,跟学生就远了,学生就不可能跟校长敞开心扉,就没法跟学生进行平等交流。


所以我作为校长,在学校里只扮演了一个教育者,遇到学生纪律问题,我绝对不会直接去管。为什么?避免把自己成为“警察局长”。但是,纪律管理也重要,这方面角色也非常重要,一个学校必须有一批专职老师来负责这方面工作。


5破解管理过度等三大痼疾

 


理顺这些关系之后,时间、精力和资源渐渐都聚焦到产生教育效益的环节上了,老师和学生相处的时间、氛围、质量越来越高,产生的效益也越来越大。


我们解决了三个问题,这是长期堵在教育者内心,让教育者们非常纠结,没有成就感的三个问题:“管理过度,教育不足”、“教书育人脱节”、“适应多个集体的能力”。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干了一辈子,一直感觉校园里“管理过度、教育不足”。到现在,我那些老学生见到我还诉苦,现在他不怕你了,他就来揭发你年轻时、教他们时,那些过度管理的行为。我现在也非常懊悔。事实上,管理一旦过度,教育肯定不足,因为没有机会发现真实的学生;


第二点就是“教书和育人脱节”;


第三点是“适应多个集体的能力”,好多学生只会适应一个单位,只会干一个岗位,只会定位一个职务,甚至到家庭里都有”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所以,在不同的学科教室里,我们让学生慢慢学会适应不同的集体。


6学习任务设计指向主动学习


从教学走向学习,让学科教室的教与学指向核心素养。怎么指向核心素养?我们希望用韦伯知识深度指南这个例子,来帮助设计学生的学习任务。


未标题-2.png

我们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后,经常会抱怨学生只是应付作业,并不思考。为什么?因为,我们仅停留在回忆和再现层面,最多在技能和概念层次给学生设计学习任务。我们必须在高端——问题解决与思想创造层级给学生设计时,才有可能激发学生的思维,才有可能使学生把学习变成搭积木。


如果要实现从教走向学,有两个维度很重要。一个是学生的自主性,再一个是设计学习任务认知的复杂性。学生的自主性又取决于认知的复杂性。假设在提取信息和理解的层面设计学习任务,这个任务如果非常固定、明确,学生就谈不上自主性。


所以,我们必须根据认知的复杂性来思考学习任务的设计。


譬如,我们老师设计这样一些学习任务,如“把自己作为一个角色加入到《平凡的世界》,讲述后面可能发生的故事”“不借助任何辅助手段,用8分钟时间向母校五六年级的学弟讲述《西游记》的故事”“为目标人群编辑有关春节的图书并销售出来”等。


图书编辑闹得很热闹,高一年级成立了两家出版社,还成立了封面、板式设计公司,出版了20多本著作。出版之后,学生们通常会第一时间先卖给校长,所以那段时间,学生们研究校长在校园里习惯的行走路线,选择在路线上摆摊。我买了之后,他们就会宣传出去,然后会脱销。当然我也有办法,我每年花几千上万元买学生的作品,买了之后请名家名人签字,然后到学校的拍卖会上拍卖,一般价格会翻几翻。拍卖所得会再用来收学生的作品。


7让学科教室成为“创客工场”


让学科教室成为“创客工场”,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上为学生赋能。为什么要走班上课?因为,我们发现仅在一个教室里没有办法组织适合所有学科学习的资源,而没有这些资源,对学习过程的介入只能仅靠讲和听,这严重违背教学规律。所以走班上课是无奈之举,走班上课建设学科教室,正是为了回归每一个学科需要各种不同的资源介入的学习过程而进行的一项变革。


在学科教室里边,拥有大量的仪器、药品、图书、移动终端、工具,特别是教师会在教室里办公,这就使教育效益的产生有了无限的可能性。


在化学教室里,已经有条件完全按照每一个学生不同的学习进度展开不同的教学过程。为什么?过去做实验,需要什么仪器、药品,就摆上什么仪器、药品,做完了就收了。这个学生有这种需求,那个学生有那种需要,对不起,没有!今天,教室里边摆上了整个学年度所有的实验仪器、药品、标本、图书报刊,让每一个学生拥有不同的学习进度成为了一种可能。


当学习任务放在高级认知程度的时候,每一个学生展开的是不一样的学习路径。仅仅靠一个学生、一个课表,是没法办法完全实现个性培养的。只有在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路径、学习的宽度和深度都可以发生变化的学科课堂上,才真正能够实现我们的理想。


我们给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工具,一旦给足学生时间和空间的时候,自主学习就会自发的产生。


“为曹操写墓志铭”是一个学习任务,要研究曹操的个人经历,对所有经典的墓志铭进行学习。“曹操研究六面体盒子”是给学生提供的比较常用的应用工具,从气量、价值观、胆略、领导力、现实影响、历史贡献这六个方面思考问题,就会使学习变得更加多元。


“将《三国演义》的20个人物安放到领导水平矩阵”这个学习任务,在学生中产生了巨大的争议,课堂一下子走向了深度。


这样的改革终于实现了我们一个梦想:让教室成为学生最喜欢的地方。学生天天待的地方不喜欢,怎么会发生教育?我相信未来有一天有可能因为教室影响一个孩子的一生。


回忆一下我们过去的中学时代,总是有一个老师影响你,特别是在中学时期成长特别好的人,总是受一个老师的影响特别大。但是,今天我们希望有这么一间教室,也可以影响学生一生。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