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未来学校:基于智能技术的教育创新和变革行动

2018/3/22 13:06:18

       正如人们无法给“未来”下定义一样,教育专家也很难描述“未来学校”的概念,但有一点是肯定的,所有对于未来学校的憧憬都与人工智能有关。“人工智能将是照亮一个新时代的火种”,关于未来学校的一切,包括课程、课堂等运营核心以及校内公共事务管理等等,如果离开了人工智能,就意味着失去了“讨论一切未来学校的可能”。

图片1.png

未来学校的创新和变革离不开人工智能


       基于智能技术的未来学校课程,显示了由具体内容向整体学科,由单学科向多学科,由单领域向跨领域,由独立向整合,由专才向通才的价值转向,其终极目标是培养终身学习的完整的人。国防大学金一南教授曾说:“创新一定离不开技术,是技术层面的变革”,军事领域如此,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就教育领域来说,《论语》、“苏格拉底教学法”千年不移,离开了技术的改变,“口号式创新”带来的只是教育的海市蜃楼,最后得到的却不过是教育的泡沫。中小学教育之所以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是因为教育技术的改进获得了成功;未来学校的创新和变革,同样也要依靠教育技术的改进,特别是应用智能技术改造学校。

人工智能进入学校,人与机器一起学习和创新这个世界,显然能够带给未来学校革命性的变化。人工智能能够帮助学校实现让学生“知道更多,做到更多,体验到更多”,因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本质是“知识无处不在,任何交互都是智能的”,原先学生需要教师援助的很多学习行动,都可以借助于机器去实现,如沟通、协作、阅读、写作、文本理解、重点讲解、讨论、问题解答、课外辅导、寻求信息等,从而使学校的课程、课堂教学活动可以超越时空的局限,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


技术驱动的教育创新和变革还得靠应用智能技术的人


       人工智能有着实现教育奇迹的能力,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就一定能带来教育奇迹,“机器学习”早已在互联网大展身手,比起一般的机器,人工智能还可以主动地学习和适应教育者、受教育者的需求。但是,机器毕竟是机器,用机器来教育孩子的背后还是要靠教育者去教育孩子,人工智能给未来学校带来的只是技术,技术背后的教育创新和变革行动,还得靠教育者去驾驭。

       作为一项技术应用,我们无法追踪也没有必要去了解人工智能的运算步骤,况且,具有智能特性的人造系统,它产生、输出的内部运算过程也是人类智能所无法解析的,这并不意味着智能机器可以脱离人去肆意为之,因为,离开了人作为教育者的教育,根本称不上是“人的教育”。如果没有把机器定位在辅助教育、并在“辅助”方面去下功夫,却把教育者自身处在只操纵机器甚至被机器操纵的被动地位,最终的结果仍然不过是“换了套路的创新泡沫而已” 。

       这就需要学校拥有一批具有强大技术理解力的教师和干部,以共同支撑起未来学校课程模式的变革、教育方式的转变、课堂技术的更新和管理方法的创新。借助于机器的深度学习、碎片化的自由学习、基于智能网络教室的多元化学习、超越学科的跨界学习以及学校生活管理、公共事务管理、评价革新、智能化的全程管理,使学校的生活方式、教育方式和教学活动,发生深刻的变化。

       “未来学校”能够自觉改造课程、课堂和专业组织系统,创新性地改进整个学校的全面管理系统,借力于智能技术捕捉和搜集“隐秘的信息”,深层剖析学校存在的问题、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而研究更加宽泛的解决学校教育存在的系统性缺陷。

人工智能带来了学校发展的机遇,同时,也令教师的职业生涯面临挑战,如果学校和教师没有主动改造自身教育教学系统和管理系统的意识,注定在不远的将来,由于碌碌无为而走向平庸。当然,如果远离了教育本质特征,漂浮地跟随技术做一些表面上吸引眼球的“魔幻般”的表演,最终也会沦入“创造性的穷困潦倒之中”,而不是想象中的将教育做得更好。


学校教育的创新和变革“有用性”是最大的诱惑


        到学校数字图书馆检索“学校创新”或“教育创新”,会找到很多不够坚定而名目繁多的理念,读着那些洋洋洒洒的、宏伟的、不断翻新的教育口号,使我想起了德鲁克在《未来的里程碑》一书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不要降低面包的价格,我们也不要提高面包的价格,我们也不要面包的价格不变——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的面包”,让人觉得莫名其妙。能够实质性地推动学校创新和变革的,不是思想,而是技术;不是口号,而是行动。

       智能技术使得学校教育朝着 “乌托邦理想”又迈进了一步,其最大诱惑在于改造现实的 “有用性”。吸引教师应用智能技术的是“如何去应用”,而不是 “要不要用”或“应用智能技术的价值”讨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即使是最高端的智能技术,也是无法解决现实学校教育中的所有麻烦的事,但是,最重要的是,它确定能够解决一部分麻烦的事,只要能够把握住“有用价值”,最终一定能带动教师自觉地参与到创新与变革行动之中。

       人工智能技术,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有一位“无所不知的高手”的存在,例如,看到一株不认识的植物,手机拍一张照片上传,百度就会告诉你这是什么植物以及相应的知识。人工智能与互联网汇合后,我们的身边多了一个无形的超强大脑,况且,还将进入万物互联的超级智能时代,处在“超级大脑”的社会生态中,教师无论掌握了多少精深广博的知识,都无法在知识储备上赢得学生的崇拜。

       人工智能技术自身的主动学习、深度学习其实是机器“学习人、了解人、适应人”的过程,然后服务于人,智能流为教育实施提供更加便利的解决方案,使得有些东西不用教,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手、足和身体,享受乐趣并学会知识、增长见识、提升能力。

       正如医生通过机器自动分析数据可以对病人对症下药,教师也可以通过机器分析学生的各个知识点的学习结果,自动生成个别化的辅导方案,并由机器辅助教师进行全面的个别化施教,此外,教师通过数据系统,还能够分析每个学生的学习潜质、学业发展、品德以及行为习惯、心理素质等智力的、非智力的发展现状,以采取更加有效的教育对策。人工智能的“有用性”的确很诱人。

       总之,办好学校需要拥有“解决现实教育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要从人的发展方向和未来社会发展趋势出发,解释学校教育应当采取的变革行动。一切“学校创新和变革”,都离不开技术层革的改造、离不开掌握技术的教师以及指向“有用性”的行动。学校的创新和变革行动,总像一条宽广平缓的河流,无论过程多么的轰轰烈烈,教育作为人类文化传承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修炼人的精神品质的根本要求不会变,学校教育为了孩子成长和发展的宗旨不能变。在社会转型的新时代,智能技术引领下的“未来学校”建设,一定能使学校教育终究实现全面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