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项目 返回列表

融合、开放、无边界!未来学校的样子超乎你想象

2020/3/26 14:51:59


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主要场所,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教育理念、目标、形式和内容都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了实现新的育人目标,客观上需要学校发生相应的变革。


未来学校的建设,教育的目标、教育的相关理念等需要革新,同时还需要从本质上改变学与教的方式。


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体系


未来学校的课程应该构建的是一个完整的育人体系,目标应该落实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建立创新融合的个性化课程结构。


1.png


首先,具体的教学目标一定要体现学生核心素养。从学科为本位到关注学生发展,强调培养具备适应现代社会能力的人,这是非常明显、基本的国际趋势。


其次,强调课程之间的整合与融合。世界上越来越强调所谓的数学、科学、工程和技术的融合,后来又加了一个艺术,通过对于跨学科的内容,对学生的德育、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等进行培养。


最后,在课程中融入质量评价的标准。强调问责,现在很多国家都把评价作为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管理的权力逐步下放、评价的权力逐步上收,逐步实现管办评分离。


2.png


因此,在课程体系建立的时候,每一个学科应结合学科本身的内容和特点,提出实现学生本阶段的具体的核心素养目标。未来的课程内容将会以生活中真实的问题为主题,教师引导学生去解决问题。所有的学生不再使用相同的学习内容,学校依据国家课程标准,对教材内容进行优化和改造,彰显本土文化特色和学校价值主张,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


灵活、常态化使用的课堂环境


未来学校需要重新布置教室的物理空间,打破传统的工厂式教室布局,充分利用传感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技术、富媒体技术来装备教室和改善学习环境,以培养学习者具备面向21世纪技能、促进学习者学习与发展为主要使命。


3.png


未来课堂环境的建设应从硬件和软件方面着手,着重从以下方面进行变革:


第一,充分利用现有硬件资源。且使学生移动互联设备常态化使用,充分利用课堂环境中配备的设备和资源,如交互式电子白板、学习者响应系统和设备、创客组件、3D打印、3D显示屏、3D投影、3D教育资源、增强现实技术、班级管理系统等等,让新的设备拓展教育的可能性和边界,同时应使学生对于电子书包、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不同的移动终端的使用常态化,最大程度地发挥其便捷性。


第二,课堂的室内布局和座位应灵活安排。突出以人为本和个性化设计,桌椅板凳、学习工具等的设计应该让学生感觉到舒服,应注意隔音降噪、自然光源、绿色能源等方面的建设,同时,建设富有创意的、符合人性的学习环境可以给学生更多的启发,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性成长。


学生主导、自主、

探究、互动的教学模式



未来课堂的教学模式既包括现代课堂所用的讲授型、研究型、探究式、基于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还包括情境—探究、游戏化、研讨型、体验式、虚实结合—远程协同模式等。


4.png


无论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应该体现以人为本、学生主导、自主、主动、探究、互动等理念,并能指导教师教学,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所以未来学校的教学模式应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第一,教与学是混合的。既有教师利用多显示屏进行集中讲授,也有学习者利用自己的交互学习终端进行的自主学习,还有小组利用公用展示屏进行的合作探究学习;


第二,教与学的过程具有高度的互动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学习者与课堂中的技术、资源和环境等都应产生互动;


第三,教与学的过程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为中心。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开展中进行学习,在真实的知识生产活动中学习,鼓励学生自我发现,让学生获得机会成为积极参与者而不是被动的听众,这样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第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优点、潜能和偏好,亲自设定需应对的挑战或问题,发展自己的问题解决能力,同时,学生可以学习到如何发现有质量的资源和如何管理信息,发展自己思维能力。


未来学校是个性化、多样化的,是融合、开放、无边界的。未来学校就是要为未来而教,学生为未知而学。

来源丨《中国电化教育》